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机构

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科学研究所

来源: 枸杞科学所 作者: 枸杞科学所 日期: 2023-11-14

单位简介

  

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科学研究所,又名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内唯一一个从事枸杞研发的国家级研发平台,该中心于2009年科技部批准组建,2013年正式通过验收。研究所内设综合办公室、枸杞种质创新研究室、枸杞栽培与良种快繁研究室、功能成分研究室、枸杞产品加工研究室5个正科级机构。重点围绕枸杞种质资源、品种选育、规范化种植、有效成分提取技术及功效评价、功能基因定位克隆、产品精深加工、新药研发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

研究所党支部现有党员17人,占全所职工的52%,是自治区试点单位之一,以“科技创新服务产业”为目标创造了枸杞产业党旗红这一品牌,打造出产业移民新模式。党员分为3个技术指导小组,建立了生荒地、戈壁滩、沙漠种植枸杞新模式,为自治区生态治理、劳动力就业、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很大贡献,2021年被区直机关工委评定为五星级党支部。研究所现有职工32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13人,博士5人,硕士18人。有枸杞种质资源圃200亩;良种繁育基地135.5亩;种质创新、功能基因、产品储藏加工、功能成分4个实验室共150㎡;组培车间1000㎡;产品加工车间800㎡;国家枸杞种质库1300㎡。研究所自成立以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基金21项,近5年到位科研经费1.3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宁夏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1项、重大创新团队奖1项,宁夏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 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1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 28篇),出版专著12部、参编3部,编制标准20项,取得专利71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

职能职责

  
    主要以枸杞种质创新、栽培与良种繁育、功能成分、枸杞产品加工为主攻方向。重点解决枸杞种质资源、品种选育、组培快繁、规范化种植、有效成分评价与质量监控、功能基因定位克隆与成分分析、精深加工技术、农机农艺融合、高附加值新药及系列产品等制约枸杞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共性问题。发挥中心平台优势、人才优势,充分利用宁夏的枸杞资源优势,搭建科技支撑平台,集成及优化枸杞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实现资源、技术、装备、信息共享,创新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机制,推动产业升级,引领枸杞产业发展。

机构设置及职责

  

一、机构设置

研究所内设综合办公室、枸杞种质创新研究室、枸杞栽培与良种快繁研究室、功能成分研究室、枸杞产品加工研究室5个正科级机构。

  二、职责

  (一)综合办公室

承办研究所领导集体决策和交办的事项、院机关各处室布置的各类事项、与其他研究所的共建任务落实,负责协助所领导协调院各处室、各研究所之间的工作,沟通协调上下、内外的联系,有催办、督办职责; 组织并参与研究所有关文件、制度起草、审核工作;负责各项会议的准备、报批、接待、会务服务与保障;负责各类文件的收发、登记、传阅、立卷、归档及保存;做好财务管理与服务工作;做好各研究室、实验室、科研生产基地安全生产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遵守保密制度,宣传保密意识,落实保密责任,确保不发生泄密事件;完成办公室其他工作。

  (二)枸杞种质创新研究室

  以枸杞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新品种选育为主线,开展国内外枸杞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鉴定、评价和利用研究,创建国家级枸杞种质资源圃和枸杞种质资源保存库。挖掘枸杞功能基因,构建枸杞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开展多用途枸杞新品种定向培育,建立良繁基地,繁育优良种苗,开展良种示范推广。

  (三)枸杞栽培与良种快繁研究室

  以枸杞高产、高效、安全、低成本为主线,开展枸杞良种的生长发育、生态适应、栽培生理等研究,研发枸杞施肥、修剪、植保、采收等专用装备,构建枸杞高效绿色生态区域化精细管理及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体系,并进行技术示范与推广。

  (四)功能成分研究室

  聚焦于枸杞营养与功效物质的发掘、评价、开发利用中的共性科学问题及枸杞贮藏加工过程中的品质控制技术瓶颈,开展枸杞功效成分的分离精制、结构鉴定、功效成分的化学合成与结构修饰及功能评价和作用机理研究;研究枸杞功效成分贮藏加工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规律,开发稳态化品质控制技术和大健康产品。

  (五)枸杞产品加工研究室

  以枸杞贮藏保鲜、品质控制和深加工产品研发为主攻方向,开展枸杞鲜果采后贮藏特性及病原菌致病规律研究,建立枸杞采后贮藏保鲜集成技术体系;研究枸杞在加工及贮运过程中营养功能成分变化规律与关键控制技术,研发枸杞功效成分的多级联产稳态化、高值化加工技术,开发系列中间产品、大健康产品,建立多级联产加工技术体系。

研究方向

  

  一、研究方向定位

  枸杞科学所围绕枸杞全产业链部署科技创新链,重点研究方向定位如下:

  枸杞种质资源研究:收集保存枸杞种质资源,开展枸杞种质资源形态学、遗传学、抗逆性、抗病性和品质评价利用研究,构建枸杞DUS测试指标与评价体系,优化枸杞种质资源保存方式,构建资源保存技术体系,搭建枸杞种质资源信息数据共享平台,使枸杞种质资源保存种类、数量、质量、鉴定能力达到一流水平。

  枸杞新品种选育研究:围绕枸杞丰产、稳产、优质、高抗育种目标,培育果用型、叶用型和观赏型等枸杞新优品种,适应市场对多用途、专用型枸杞新品种的需求。构建枸杞良种繁育技术体系, 建立枸杞良种种源基地,推进枸杞良种化进程。

  枸杞栽培与机械装备开发:以枸杞高效、优质、安全、低成本生产为目标,研究枸杞生长发育特性对生态地理环境条件的响应、枸杞良种生态适宜性评价,研制枸杞生产专用机械化装备,构建枸杞区域化、绿色化、生态化、智能化种植模式和种植技术体系。

  枸杞基因组学研究:以枸杞优异基因挖掘和利用为目标,开展枸杞基因组重测序、基因克隆注释、群体遗传和全基因组选择等研究,阐释枸杞优良性状的遗传控制和基因与环境互作的基础科学问题,构建枸杞表型数字信息库和基因型数据库。  

  枸杞贮藏与产品深加工研究:以枸杞精深产品开发为目标,挖掘与枸杞营养保健功能相关的系列生物标志物,阐明其发挥枸杞精准营养与健康作用的机理;创新枸杞功效物质成分的稳态化控制与靶向递送加工新技术,创制新型枸杞健康产品,集成多级联产加工技术体系,实现枸杞多级增值,提高枸杞加工转化率。

  二、项目实施情况及科技支撑产业情况

  承担国家科技支撑、国家基金等项目26项,自治区各类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条件建设等项目160余项,完成科技成果登记49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宁夏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1项、重大创新团队奖1项,宁夏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梁希奖1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 28篇),出版专著12部、参编3部,编制标准20项,取得专利71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

  “十三五”以来,枸杞科学所主动服务产业,以基地建设为抓手,以枸杞新品种推广为突破口,以良种良法配套推广为重点,建立全方位院地、院企合作机制,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形式,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示范推广新品种3个,新技术8项,减少化肥使用量20%,病虫害防治效果80.3%,化学农药减量30%,节水30%以上;推广示范枸杞专用机械设备16种,提高机械作业效率30%。新品种、新技术在全国应用推广108.66万亩,新增产值209.93亿元。先后与宁夏百瑞源等10家企业和枸杞产业相关部门签订了有偿科技服务及成果转让协议、研究开发及委托研发协议21项,其中新品种、产品转让7项,委托研发2项,技术服务12项,实现成果转让和技术服务收益达到1640万元。基点试验示范的集中度、显示度明显提高,对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影响力明显提升,得到了自治区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给予了很多鞭策和鼓舞的批示。

科研成果

  

  1.智慧枸杞园关键技术集成示范

  该项目紧紧围绕枸杞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开展了“互联网+枸杞”的应用研究,利用现代农业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枸杞种植技术和管理方式,综合运用物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建成了全区乃至全国枸杞智慧农业技术应用平台,实现了枸杞生产环境、表型生长、生理生化的监测分析,枸杞新品种良种良法配套、水肥一体化控制,质量监控全过程的智能化采集、监测、评价和预警预报,对改造我区传统枸杞产业、实现枸杞生产智能化、机械化、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枸杞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构建及应用研究

  该项目针对枸杞优质种质资源利用滞后的问题,基于DNA条形码技术,利用6个叶绿体基因、2个线粒体基因及1个核基因对100份枸杞种质材料开展了鉴别技术体系研究,获得Genebank登录号180个,明确了鉴定效率较高的基因序列组合3个,初步构建了枸杞种质资源的“分子身份证”,为鉴定枸杞种质资源提供了有效手段。

  3.枸杞春梢花芽分化规律及其碳氮动态变化研究

项目开展春梢花芽分化研究,建立了取样标准,揭示了枸杞花芽分化进程及分化规律,明确花发端形态特征,阐明碳氮比对花芽形态分化的影响,为枸杞成花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项目在对枸杞花芽分化进程中碳氮动态变化研究上具有创新性,为枸杞春梢修剪及田间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发表论文2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4.黄果枸杞优良种质资源筛选及新品种培育

项目收集野生和特异性黄果枸杞种质资源7份,筛选出果实颗粒大、坐果率高、栽培特性好的黄果枸杞种质12份,获得黄果枸杞杂交后代群体1000余株,繁育不同的黄果枸杞苗木10余万株,建立黄果枸杞试验示范园115亩,发表论文3篇,获得黄果枸杞新品种权2个,颁布实施地方标准1部,培养博士生1名,培养技术骨干3人。

  5.丰产优质枸杞新品种选育

项目以丰产优质为核心,在枸杞自交亲和性、功效成分、耐热性、光合效率、鲜食评价的研究基础上,构建丰产优质杂交育种技术体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筛选出优质核心种质,分离了枸杞自交亲和性关键基因S-RNase,建立了自交亲和SNP标记体系,配置杂交组合155个,创制新优系115份,筛选新优系14份,审定丰产优质枸杞良种“宁农杞9号”,授权保护枸杞新品种3个,受理5个,搭建了枸杞育种信息化平台。在枸杞自交亲和性基因挖掘、丰产优质新品种选育具有创新性。发表论文10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制(修)订标准3项,培养硕士1名,博士1名。

  6.枸杞种质资源挖掘与评价

  项目收集国内枸杞种质资源31份,制定并实施了枸杞新品种DUS测试,筛选获得抗蚜虫、抗木虱、抗白粉病、耐旱性等资源28份、黑果新优系2份;建立鲜食枸杞果实品质综合评价体系,绘制了‘宁杞1号’等主栽品种的特征SSR图谱及枸杞高密度遗传图谱,定位叶果性状的QTL区段3个,分离了品质调控关键基因6个;发表论文8篇,出版专著2部,申请发明专利3项(授权1项),制定行业与地方标准各1项;搭建了枸杞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加快枸杞种质资源快速挖掘与利用。

  7.枸杞良种配套栽培技术及种苗繁育

  项目针对枸杞新品种种苗繁育滞后、良种良法不配套、种植不规范等问题,开展枸杞新品种育、繁、推技术研究与示范。建立了“宁杞7号”等3个枸杞良种嫩枝扦插繁育技术体系,育苗成活率提高到80%;优化了“宁杞7号”、“宁农杞9号”、“宁农杞2号”整形修剪、配方施肥栽培技术,制定了轻壤土条件下枸杞新品种成龄树灌溉定额和施肥方案;建成枸杞良种采穗圃300亩、种源基地150亩、繁育基地 600亩,累计繁育新品种种苗1.08亿株;联合企业构建枸杞良种育、繁、推新模式,建成5个新品种展示基地1万亩。发表论文8篇,出版专著1部,授权专利1项,制(修)订地方标准3项,编制教材1部,举办培训班12期,培训农民1500人次。

  8.花药离体培养及纯合二倍体DH系的构建

  项目针对枸杞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开展了以‘宁杞1号’枸杞花药为离体培养材料诱导花粉植株的研究,建立了适合枸杞花药离体培养的成株体系,获得了再生植株,再生植株成株率达到2%,经过SSR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明确了获得的花粉植株的染色体数量为n=12,表明获得了‘宁杞1号’花药培养单倍体。获得的单倍体为枸杞全基因组测序、物理图谱、遗传图谱的绘制提供了必需的实验材料,同时,经过加倍获得了纯合二倍体为枸杞新品种培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项目在花药培养和枸杞单倍体获得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创制新种质材料5份,获得国家新品种保护1个,发表学术论文5篇。项目的实施为今后枸杞新品种选育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和模式。

9.枸杞功效成分高效提质技术研究

  获得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制备枸杞类胡萝卜素的工艺及主要组分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单体的制备工艺;获得了多种色谱技术手段制备黑果枸杞花色苷及其主要单体工艺方法,为枸杞功效成分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获得了超声波法制备枸杞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脂质体的工艺,所制备的脂质体具有较好的活性保持作用;获得了利用壳聚糖与酪蛋白磷酸肽复合凝胶体系制备黑果枸杞花色苷纳米颗粒的方法。为枸杞功效成分的产品开发提供了参考数据和理论依据。

  10.生态因子对枸杞主要功效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研究

  以全国种植范围内的主栽品种之一“宁杞1号”为材料,开展了生态因子对枸杞功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为进一步规范道地药材宁夏枸杞的合理布局及模式化栽培奠定基础:系统分析了不同产区枸杞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性;建立了宁夏枸杞类胡萝卜素、黄酮HPLC指纹图谱,为道地药材宁夏枸杞的质量鉴定提供了可靠理论依据。研究得出了影响宁夏枸杞主要化学成分的主要生态因子,为道地药材宁夏枸杞规范的合理布局及模式化栽培提供了科学数据和理论依据。

  11.胝质酶基因表达调控与枸杞育性关系的研究

  通过项目实施,克隆了枸杞育性发育的花药特异表达胼胝质酶基因全长(1035bp)及其启动子(2164bp)和 MS2基因;发现胼胝质酶基因只在可育枸杞花蕾发育的第2时期表达,而在不育枸杞中不表达,雄性不育枸杞花药胼胝质壁的降解酶基因LG1 的表达异常是最终败育的一个主要原因;优化了胼胝质酶基因原核表达的密码子,胼胝质酶基因蛋白得到成功表达;建立了枸杞酵母单杂交技术体系一套,cDNA文库一个,筛选到与启动子相互作用的调控蛋白27 个,获得枸杞花药发育关键时期的转录因子4 个及其全长序列;发表论文1篇,获得地方标准一项。

  12.枸杞花色苷功能面膜研发

  项目以黑果枸杞为原料,低温萃取其中活性成分花色苷,研发花青素面膜一款,确定了产品配方和中试加工工艺,中试加工产品3万片。完成了产品安全性、美白保湿及抗氧化功效测试。申报发明专利1项,获得外观设计专利2项,注册产品商标1个。

  13.枸杞属野生种抗炭疽病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解析

  本项目主要采用转录组学测序分析技术,对枸杞抗病野生种质受炭疽病菌侵染前后的差异表达转录谱进行了分析,共获得208290条Unigene,其中133076条Unigene得到SwissProt等数据库注释,检测SSR共35386个,抗性种质接种病原菌后三个时间点与对照相比分别获得了10476、9677和899个差异基因,筛选到了4条与抗病相关的Kegg Pathway和8个抗病相关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和分析,初步解析了枸杞抗炭疽病的可能分子机制。

  14.中宁枸杞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

  项目集成示范篱架栽培、水肥一体化、病虫害“五步法”防控等8项综合技术,推广枸杞新品种5个,技术示范服务区16100亩;建成枸杞苗木繁育基地1000亩,繁育良种8600万株;核心示范区实现“宁杞7号”二龄亩产150公斤,每亩肥料投入量减少20.7%,肥料利用率平均达到55%-60%,枸杞病虫害监测预警准确率达到90%以上,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49.98%,平均每亩节约生产成本195~493元/亩;技术辐射10万亩,累计实现新增效益2.6亿元以上。项目制定标准7部,编制《中宁枸杞种苗产业发展规划》1部,推广示范新农药,新肥料各3个,授权专利1项,发表科研论文11篇。开展科技培训24期,累计1800多人次;转化2个新品系、接受企业委托研发枸杞鲜颗粒冲剂和明目软胶囊2个新产品,成果转化效益显著。

  15.黑果枸杞活性保持技术及片剂研发

  获得了利用壳聚糖(CS)与酪蛋白磷酸肽(CPP)复合凝胶体系制备黑果枸杞花色苷CS-CPP纳米颗粒的技术,该技术显著提高了活性成分花色苷的保存率;评价了黑果枸杞花色苷纳米颗粒抗氧化活性,黑果枸杞花色苷浓度为100-200 μg/L的CS-CPP纳米颗粒能够显著提高ox-LDL氧化损伤EAhy926细胞的存活率;获得了黑果枸杞片剂生产工艺,毒性及功效作用评价表明,黑果枸杞片剂属于无毒物,并具有预防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

  16.枸杞夏眠、萌发生理特征与根域温度相关性研究

  项目开展了枸杞夏眠生理特征及根域温湿度的相关关系研究,研究了高温对枸杞属植株苗期生长的影响,评价了11个枸杞品种的耐热性,揭示了“宁杞1号”进入夏眠的生理特征以及外施水杨酸对其耐热性的影响,建立了枸杞属耐热性评价指标体系,筛选出耐热与不耐热的枸杞种质资源,提出通过外施水杨酸提高枸杞的耐热性及夏眠期管理建议。项目在枸杞夏眠根域温湿度环境调控技术方面有创新,对枸杞夏季栽培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17.枸杞类胡萝卜素抗氧化组效关系研究

  建立了7个不同产区(宁杞1号)及9个不同枸杞种质材料HPLC指纹图谱。评价分析了枸杞中类胡萝卜素抗氧化能力,是较好的类胡萝卜素来源的功能性食品资源;同时对多份枸杞种质资源的类胡萝卜素含量进行了测试分析评价,确认红果枸杞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黄果枸杞次之,黑果枸杞最低。运用PLSR法分析枸杞类胡萝卜素组-效关系:寻找各特征峰代表的化学成分与其抗氧化效果的关联度的大小,探讨“指纹图谱”中各类胡萝卜素化学组分对功效贡献的相关性,确定枸杞类胡萝卜素抗氧化功效的物质基础组分为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及其一个未知物质。枸杞类胡萝卜素的总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均显著高于21种常见果蔬,在各类枸杞当中红果枸杞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

  18.枸杞属植物DNA条形码研制及其物种的鉴定研究

项目针对枸杞种质资源遗传背景不清、优异资源挖掘和利用滞后等问题,采用叶绿体编码基因、叶绿体间隔序列和核基因内转录间隔序列共9个DNA序列作为条形码候选,通过比较序列种内和种间差异的分布,筛选用于枸杞DNA条形码的片段序列,为揭示枸杞道地性和种质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依据。通过研究,构建了9个DNA序列的分析技术体系,得到了42份不同枸杞种质的9个基因序列378条,建立了枸杞DNA条形码分子数据库,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篇。

  19.枸杞鲜果长季节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利用

  项目以延长枸杞鲜果采摘期,实现周年供应为目标。开展了枸杞鲜果 “促早”和“秋延后”技术研究与示范, 针对适宜枸杞品种、需冷量与需热量、花芽分化、病虫害防治等八个方面的研究,为枸杞限根、促早和延后栽培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制定了《枸杞鲜果促早栽培技术规程》和《枸杞鲜果秋延后栽培技术规程》两部地方标准;建立枸杞鲜果长季节栽培技术示范点4个,完成枸杞鲜果盆栽4200盆;发表论文5篇。

  20.黑果枸杞花色苷指纹图谱研究

  针对黑果枸杞花色苷等多酚各化学组分与活性的相关性尚不明确等现状和问题,开展黑果枸杞花色苷指纹图谱研究,探讨黑果枸杞多酚组成与活性的相关性。采用HPLC-MS技术,从四产区不同生境条件下的黑果枸杞中初步分离鉴定出13个化合物,并获得黑果枸杞主要花色苷的单体制备条件;比较了黑果枸杞(宁夏贺兰12-1)与常见富含花色苷类果蔬花色苷组成、体外细胞水平的抗氧化活性;建立了四产区不同生境条件下黑果枸杞花色苷等多酚化学指纹图谱;依据谱效关系,分析了黑果枸杞多酚组成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构建了四产区不同生境条件下黑果枸杞主要功效成分多酚“化学指纹图谱-抗氧化功效”关系,明确了黑果枸杞多酚各组分与体外抗氧化功效的相关性。首次进行了黑果枸杞(宁夏贺兰12-1)与常见果蔬的花色苷对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保护效果功效的比较研究,并从中初步分离鉴定出了7个化合物。

  21.枸杞SSR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其在品种、杂交后代鉴定中的应用

  项目开发枸杞SSR分子标记316个,筛选得到优良标记21个,分析了5个主栽枸杞品种和3个亲本的标记条带差异,从分子水平明确了现有枸杞品种的主要识别特征,建立了分子标记的品种品系鉴定技术体系,为枸杞的遗传育种和重要性状基因定位奠定了基础。该成果可在育种工作中进行杂交群体的早期筛选和淘汰伪杂种,缩小杂交后代的选育周期。

  22.宁夏枸杞自交不亲和性研究与利用

  该成果针对宁夏枸杞多数品种存在自交不亲和性的问题,开展枸杞自交不亲和机理及利用研究,对收集到的24份枸杞属材料的自交亲和性进行了鉴定,揭示了枸杞自交不亲和机理及自交不亲和类型;鉴定出17个品种(系)的S基因型,获得了2个新的S-RNase基因型序列。提出了不同品种授粉树的合理配置方式,将表现优良的自交不亲和枸杞品种(系)应用于大田生产,审定自交不亲和品种1个(宁农杞9号),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3个。

23.枸杞果实糖代谢相关基因发掘及调控机理研究

  项目确立了枸杞属植物果实糖积累类型;阐明了枸杞果实糖积累相关基因的表达特征;获得了枸杞果实糖积累的4个关键基因;克隆出4个基因cDNA序列;解析了4个基因编码蛋白生物学特性;构建了LbAI基因高效原核表达载体;获得了融合蛋白的特异性抗血清;初步阐明了枸杞果糖代谢的分子调控机理。发表论文12篇,参编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1项,培养研究生2名。

  24.影响枸杞鲜汁加工过程中活性成分变化关键因子研究

  本研究以宁夏产枸杞鲜果为主要材料,针对枸杞鲜汁加工过程中功效成分易流失、产品质量不稳定等关键瓶颈问题,通过分析枸杞鲜汁中主要活性成分VC、类胡萝卜素、总黄酮、甜菜碱等在加工中的变化,研究关键因子抗氧化剂、杀菌温度、贮藏温度对其保留的影响。

  25.枸杞专用整形修剪机的研制

  项目针对枸杞田间整形修剪用工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等问题,研制了枸杞专用整形剪枝机。主要开展了液压传动及控制系统、作业装置空间布置、修剪装置的研制,采用三组刀片空间布置可一次性实现顶、侧、底三面修剪,三组刀具可分别控制,实现了枸杞整形修剪部分环节的机械化作业,示范面积990亩,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

  26.枸杞专用苗木定植机的研制

  项目针对枸杞苗木栽植时人工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研制了枸杞专用苗木定植机。主要开展了开沟、液压控制、定植、覆土镇压机构的研制,通过设计定植装置,实现了定植杆与树苗同时定植、株距可调并自动定位的功能,能够完成枸杞苗木一次性定植作业,解决了枸杞苗木机械化栽植的问题。项目示范作业面积350亩,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

  27.枸杞专用风送式植保机的研制

  项目针对枸杞植保作业效率低、效果差等问题,研制了枸杞专用风送式植保机。主要开展了机架、药箱及混药系统、雾化系统、风送系统的研制,实现了枸杞植保过程中的混药、雾化、风送及树叶扰动等功能,提高了药液的附着性能和防治效果,解决了枸杞生产过程中的植保问题。项目示范作业面积3350亩。

  28.枸杞专用枝条粉碎还田机的研制

  项目针对枸杞残枝田间处理成本高等问题,研制了枸杞专用残枝粉碎还田机。主要开展了捡拾、粉碎、抛撒镇压装置的研制,采用主副组合式捡拾装置,保证了捡拾效果;采用直刀、折刀组合式粉碎装置,刀组沿主轴180度均布,提高了粉碎效果,实现了枸杞残枝的粉碎还田作业。示范面积3569亩,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制定企业标准1项。

  29.偏置多刀盘式开沟机的研制

  项目通过对偏置多盘式开沟机的设计和研究,解决了枸杞葡等施肥开沟作业中存在的单向抛土难、开沟深度不够、开沟稳定性差等问题。项目创新性及成果:采用盘状旋转式开沟方式;采用开沟刀片布置方向及导流板实现单向抛土;项目获批实用新型专利1项。

  30.输送式枸杞厩肥机施肥机的研制

  项目通过对输送式枸杞厩肥施肥机的设计和研究,解决了厩肥施肥中常见的肥料适应性差、排肥不均匀等问题。项目创新性及成果:纵向输肥装置采用传动链加链板的结构,对厩肥输送适应性好,可实现肥料的稳定均匀输送,避免农家肥中存在的坚硬物质对输肥装置的损坏;横向输肥装置采用传动链加角铁的结构,传动链保证排肥系统的可靠性,角铁起到刮板作用,有助于排肥稳定均匀;项目获批实用新型专利1项。

31.枸杞追肥机研制

  项目针对枸杞追肥单侧作业效率低、施肥位置离植株距离不可调的问题,研制了枸杞追肥机。主要采用双侧作业,提高了作业效率和机组稳定性,同时通过液压控制调节施肥位置和深度,提高了施肥效果。项目示范面积5000亩,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

  32.枸杞株行间锄草机研制

  项目针对枸杞株行间中耕锄草缺少适用机械的问题,研制了枸杞株行间锄草机。主要开展了行间采用锄铲式+碎土辊装置;株间采用刀片式松土锄草;电控液压驱动避让装置。实现了株行间全幅锄草,避免了石块伤刀和植株茎干损伤,提高了适用性和生产效率。项目示范面积5000亩,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

  33.枸杞生育进程气象预测指标研究

  项目分析枸杞主要发育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以积温和旬平均气温为指标构建了11个枸杞发育期的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开展预测预报,指导枸杞生产。

人才及科技团队

  

  形成了遗传育种、功能基因与成分分析、栽培与耕作、贮藏加工等四个学科团队。成立了以曹有龙博士为学科带头人的第一批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枸杞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研究创新团队”。搭建了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枸杞种质资源库、宁夏枸杞种质资源及产品开发院士工作站、宁夏枸杞产业人才高地工作站、曹有龙劳模创新工作室等科技平台。涌现了一批优秀科技人才,其中全国劳模1人、国家及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3人、自治区创新争先奖章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2人、入选“312人才工程”1人、“塞上农业专家”2人、“塞上英才”1人、自治区青年托举人才3人,多人被聘为自治区枸杞产业专家组成员。

人才需求

  

  人才待遇:引进2名以上博士研究生,除享受事业单位工资和绩效待遇外,每月发放高层次人才补贴4000元,每月发放住房补贴2000元,连续发放 5年,并可直接申报副高级职称。另外,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高层次人才优厚待遇实施办法》规定,还享受科研、医疗、配偶就业、子女上学等方面的相应待遇。

党建工作

    

  一、落实“三强九严”制度,推进党建质量提升

  为进一步巩固“三强九严持续推动模范机关建设,所党支部先后召开支部党员大会4次,支部委员会10次,讲党课4次,开展党员职工专题学习27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0次,民主生活会1次,组织生活会2次,应知应会测试2次;开展了“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保密法治宣传月”、党员公诺等活动,签订保密承诺书33份。

二、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成立了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党史学习教育实施工作方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一)认认真真学党史

  1.坚持自觉主动学  研究所党支部坚持每周周五集中半天时间,组织党员职工采用集中领学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党史学习,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平台,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专题读书班等,专题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国共产党简史》《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以及《求是》《旗帜》《共产党人》等期刊和影视资料相关内容;组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学习3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2次,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2次,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学习2次。

2021年7月7日,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模范精神,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枸杞科学所党支部书记曹有龙同志带领支部党员职工赴隆德县联财镇观摩学习基层党建工作。在调研学习期间,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隆德县联财镇党委书记、四级调研员李荣林同志介绍了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经验,详细介绍了联财镇“抓党建、促脱贫”主要做法、“6322”党建工作模式和“1236”村党支部书记工作方法,全体党员现场观摩了联财镇赵楼村核桃越冬管理、苹果产业化、设施蔬菜栽培、红梅杏嫁接等“抓产业培育、促农民脱贫增收”的关键措施。李荣林同志的事迹认真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使枸杞科学所全体党员职工接受了一次思想洗礼,感受到了榜样的巨大力量,更加坚定了立足本职、科技创新、服务产业的决心和信心,推动了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2.坚持领导带头学   党支部班子成员能够做到带头学,认真撰写心得体会,能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带领党员职工结合研究所工作实际积极参加党史学习。所分管院领导田建文副院长以《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为题给研究所全体职工进行党史宣讲工作,使全所职工准确认识把握党的历史发展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所分管院领导田建文副院长做专题宣讲2次,支部书记讲专题党课2次。

  3.坚持专题研讨学  组织开展“传承党的百年光辉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百年党史”和“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专题学习,研讨4次,交流发言15人次,撰写心得体会18份,观摩学习1次。选派1名党员参加了全院学党史知识竞赛暨“学习强国”达人挑战赛,获得全院第四名;全所职工参加了党史知识网络竞答。专题学习了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并进行了交流研讨,教育引导党员职工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增强干实事、解难题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做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作为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支部书记曹有龙在党员职工学习会上交流了参加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亲身体会。

6月7日-6月11日,枸杞科学所党支部成功举办了为期5天的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全体职工通过“集中领学、党课导学、视频助学、研讨互学、实地践学”等形式,聚焦“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百年辉煌党史中感悟思想伟力、启迪精神智慧,在学习领悟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

根据《宁夏农林科学院2021年普法依法治理和法治建设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宁农科党发〔2021〕40号)的工作要求,枸杞科学所党支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积极组织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进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集中学习,并鼓励大家利用电视、网络、手机等途径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学习。

  4.坚持联系实际学  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要求党员职工认真学习《宁夏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院所学科规划,积极推进自治区枸杞育种专项、自治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等科研项目实施,针对枸杞产业发展中 “卡脖子”问题,研究制定《自治区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科技攻关计划》,按照“围绕产业、聚焦瓶颈、重点突破”的原则,整合科研院所资源优势和科研力量,开展多学科、跨领域协同创新,立足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完善人才链,配置资金链,着力解决制约现代枸杞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和短板,树牢宁夏枸杞在国内外的标杆和领军地位,为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坚定信仰悟思想

  按照院党委的要求,组织开展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公诺活动、“缅怀先烈革命先烈,感悟英雄正气”主题党日活动,选派1名党员同志参加了院党委组织的红色经典诵读;组织党员观看红色影片和党史纪录片4次;组织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周”活动,参观了自治区廉政警示教育中心,进行应知应会测试2次,组织全体党员职工观看了廉政警示教育专题影片,支部纪检委员安巍同志讲廉政专题党课“正风肃纪促发展,风清气正好扬帆”;组织全体党员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13)集中收看《榜样5》专题节目,并要求撰写观后感,在党员学习会上进行了交流研讨。通过学习教育,使得广大党员职工充分感悟到思想伟力、掌握了思想武器、提升了思想境界。为进一步抓好我所年轻干部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建立了枸杞科学研究所团支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6月11日,邀请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李志强教授做了《“意识形态”有力量——关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考》专题辅导,进一步强化了党员职工对党史内容的学习掌握。

  (三)真情为民办实事

  坚持把办实事、解难题贯穿全年,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既从农业科技层面办好惠及百姓大众的实事,也从研究所层面办好涉及干部职工切实利益的好事。

1.开展“办好实事惠民生”专项行动情况

  所党支部组织党员职工健康体检1次。与枸杞生产企业和种植户紧密联系,依托院地共建基地、院企合作基地、成果转化基地、产业体系试验站、技术市场等平台,让科技成果走进生产实践,惠及百姓大众,让党旗在枸杞生产一线高高飘扬。

  (1)围绕产业、聚焦瓶颈、重点突破   围绕枸杞产业布局创新链,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强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力争突破“资源保存与鉴定”“篱架栽培”“枸杞特征活性成分的多级联产加工技术”“枸杞生产加工废弃物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4项,启动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科技创新示范项目“枸杞产业优质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结合中宁基点成果孵化项目,已开展枸杞新品种科杞6082试验示范、高质量种苗繁育技术示范、枸杞篱架栽培技术规模化生产示范、牛心朴子生物制剂应用等8项科研工作。针对产业问题,联合多学科专业团队,积极组织申报科研项目。2021年度共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治区科技攻关等各类项目28项,截至目前获批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9个(其中重点研发项目7个,一般项目2个)、区自然基金项目4个(其中群体项目1个,一般项目3个),为“十四五”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充足的经费保障。

  (2)深入开展基层调研,为枸杞生产一线办实事  针对西夏区枸杞种植户及相关企业在枸杞种植过程中面临的新品种筛选、规范化种植技术配套、病虫害防治等问题,支部书记曹有龙同志带领专家组成员在银川市西夏区开展了枸杞产业专题讲座,围绕“枸杞种质资源收集与新品种培育”做了专题报告,并与枸杞种植户、企业代表与专家就枸杞新品种培育推广、常规机械化使用和枸杞病虫害季节性防控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使得枸杞种植户和企业增强了将枸杞产业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决心;

针对中宁县一千多亩盐碱地,依托“枸杞良种生态区划及区域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派遣“旱作区枸杞种植技术示范推广” 党员服务小组进驻基地,经过实地调研和测试分析,探索“根际限域”“增碳隔盐”两种方法解决盐碱地枸杞种植问题。通过覆膜隔盐、铺秸秆、掺沙降盐碱三项措施,使土壤盐碱含量降低到适宜枸杞生长的范围内,有利于枸杞苗木健康成长。该项技术突破了盐碱地枸杞栽培的技术瓶颈,为盐碱地枸杞栽培提供了技术保障。

结合“我和群众心连心,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活动,6月10日,支部书记曹有龙带领枸杞科研团队走访调研院企合作企业农垦集团前进农场沙湖枸杞种植基地,围绕企业技术需求,现场讲解核心技术,指导企业技术人员规范操作,让党旗在枸杞生产一线高高飘扬。针对煤尘影响枸杞鲜果品质的问题,党支部书记曹有龙安排鲜果贮藏保鲜研究课题组开展相关工艺研究,切实解决枸杞观光园果实受煤尘污染的问题。

针对6月10日深夜宁夏菊花台庄园枸杞种植有限公司万亩枸杞的冰雹灾害。6月11日早上,得到消息后枸杞科学所党支部立即派出由育种、栽培、水肥等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赶赴现场进行实地调研,并针对性地提出伤口杀菌、水肥调控、短截促条三项解决措施,对灾害损失进行及时挽救。7月6日,支部党员服务小组再次到灾害园区进行查勘灾害损失情况,并进行实地调研挽救措施的效果。通过咨询企业基地负责人和种植户,认为及时愈合伤口、叶面喷肥等措施在强壮树势方面措施得力,及时剪除受伤枝、促发新枝的措施有利于提高秋果产量,至少可将受害损失降低30%。

所党支部组织党员职工健康体检1次。

2.开展“创新治理保平安”专项行动情况

  认真落实《中共宁夏农林科学院委员会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的实施方案》各项工作任务。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法制建设、普法、保密、国家安全等相关工作责任制。具体工作如下:

(1)常态化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每月安排党员在院一楼大厅协助服务中心院主楼疫情监测值班;

(2)按照《关于做好近期几项保密工作的通知》(宁农科办发〔2021〕28号)文件要求,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科学技术保密规定》《宁夏农林科学院保密管理办法》《宁夏农林科学院保密工作规定》《宁夏农林科学院科技保密管理办法》,开展了互联网领域保密清查工作。结合4月16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和5月份“保密法治宣传月”活动,开展了“光辉历程•保密有我”活动,向所工作群推送“保密观”微信公众号、“宁夏保密”微信公众号,开展党员公诺活动,签订保密承诺书33份;组织全体职工参加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保密知识竞赛答题活动;开展了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3)根据自治区纪委监委《关于开展加强作风建设专项监督检查的方案》要求及宁夏农林科学院党委、驻院纪检组的安排,及时组织干部职工传达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对照监督检查“七条”问题开展作风建设自查自纠工作,未发生违规违纪情况;

(4)认真开展公务用车租赁、劳务服务、办公用品、实验耗材及科研物资等政府采购各类备选库、名录库、资格库专项清理自查工作,并形成自查报告上报院计财处;

(5)组织办公室、财务室相关人员对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工作开展自查,并形成自查报告上报院计财处;

(6)组织财务人员、项目组成员对11个人才项目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实施情况开展自查,并形成自查报告上报院人事处。

(7)充分发挥研究室的职能,对各研究室申报项目及年度工作进行前期审核把关,完成33项在研项目年度设计书和经费预算工作;进一步强化了所学委会在科研项目申报论证、年度设计审核、科技奖励推荐、制度制(修)订等环节的咨询、论证、研究方向等的把控和指导作用,完成科研项目的科技档案归档工作,规范管理。

  3.开展“推动发展增福祉”专项行动情况

  围绕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重点目标和任务分工,大力实施应用基础研究行动、特色产业科技攻关行动、科技成果转化行动、科技服务行动、创新文化建设行动等“五大行动”,推进自治区特色产业育种专项等33项在研项目实施,加快科技创新,着力提升科技服务效能,支撑引领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

依托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自治区人才项目、宁夏农林科学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科技创新示范等项目,联合福建农林大学等12家单位协同攻关,完成了枸杞全基因组测序工作。研究成果,于2021年6月3日在Nature 子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上发表。

建立了中国枸杞研究院的运行模式,制定了工作机制,顺利完成了挂牌仪式,并召开了中国枸杞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针对枸杞产业发展中 “卡脖子”问题,研究制定了《自治区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科技攻关计划》。“十四五”期间,将整合科研院所资源优势和科研力量,开展多学科、跨领域协同创新,立足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完善人才链,配置资金链,重点开展从枸杞种质资源利用和新品种培育、枸杞生态种植关键技术研究、枸杞病虫害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枸杞质量标准构建与测试分析技术研究、枸杞功效物质基础研究与大健康产品研发、枸杞生产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与开发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着力解决制约现代枸杞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和短板,树牢宁夏枸杞在国内外的标杆和领军地位,为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四)奋发进取开新局

  充分发挥研究室的职能,对各研究室申报项目及年度工作进行前期审核把关,完成33项在研项目年度设计书和经费预算工作;进一步强化了所学委会在科研项目申报论证、年度设计审核、科技奖励推荐、制度制(修)订等环节的咨询、论证、研究方向等的把控和指导作用,完成科研项目的科技档案归档工作,规范管理。

建立了中国枸杞研究院的运行模式,制定了工作机制,顺利完成了挂牌仪式,并召开了中国枸杞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研究审议了《中国枸杞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章程》和《自治区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科技攻关计划》。

  三、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组织党员职工观看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直播,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制作视频1个,展板2块。通过学习教育,引导党员职工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伟大号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以扎实的学习成效推动研究所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四、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巡察巡视工作整改

  认真落实“科研管理17条”“财务管理24条”“行政管理17条”,先后修订制度10项,制定了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两个责任”“三个清单”,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组织开展了“廉政警示教育周”、巡察整改“回头看”等工作,通过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所风学风明显好转。

  五、坚定理想信念,树牢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

  按照院党委的要求,组织学习了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开展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公诺活动、“缅怀先烈革命先烈,感悟英雄正气”主题党日活动、“廉政警示教育周”活动,组织党员观看红色影片和党史纪录片4次;参观了自治区廉政警示教育中心,进行应知应会测试2次,组织全体党员职工观看了廉政警示教育专题影片,支部纪检委员安巍同志讲廉政专题党课“正风肃纪促发展,风清气正好扬帆”;组织全体党员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13)集中收看《榜样5》专题节目,并要求撰写观后感,在党员学习会上进行了交流研讨。

在党史读书班上,邀请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李志强教授做了《“意识形态”有力量——关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考》专题辅导,进一步强化了党员职工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内涵、主要观点的掌握。

  六、开展“传承党的百年光辉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

  按照院党委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传承党的百年光辉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认真学习宣传了党领导各族人民革命斗争史、建设发展史、团结进步史,进行专题学习1次、专题研讨1次,4位党员同志作了交流发言,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了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责任感,自觉守好民族团结生命线。

  七、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强化网络信息管控

  严格执行《院信息工作办法》《院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办法》等相关制度,加强了对网络信息的管控,强化了对新闻简讯的审核工作,细化研究所信息上报流程。研究所信息上报工作,由所团支部书记何昕孺负责汇稿,首先经副所长张曦燕初审,然后支部书记曹有龙复审通过后签字,最后由何昕孺发送院指定邮箱。

八、认真落实疫情防控工作

  及时传达院党委有关疫情防控的会议精神,安排部署研究所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了防疫、业务两不误。按照院党委的要求,截至9月月底,安排支部党员62人次协助服务中心院主楼疫情监测值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