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党建动态

党员风采展示一

来源: 机关党委 作者: 李娜 日期: 2022-06-22

序言:为深入推进我院“六型”模范机关、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喜迎党代会·献礼二十大—争做先行区建设的先行者”主题实践活动,在“七一”建党节来临之际,直属机关党委推出“党员风采”栏目,展示我院优秀党员在不同岗位忠诚履行使命、永葆共产党员本色的感人故事、先进事迹,激励广大党员努力在全面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实践中走在前、做表率,营造“喜迎二十大·献礼党代会”的浓厚氛围。



扎根一线14年,把论文写在牛圈羊舍


他从一个山里娃成长为青年科技专家,始终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发挥个人专业特长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老乡家的牛病了,他用心用情进行诊治,因为一头牛往往承载着一个家庭的脱贫致富梦。为了老乡方便联系自己,他主动加入村里的微信群,只要看到群里的召唤:“区上那个看牛病的大夫在哪里?”他就想起那首熟悉的歌曲:“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他就是宁夏农林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王建东。


脱贫攻坚、硬核抗疫


2018年在科技部的指导下,“宁夏深度贫困区肉牛产业提质增效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实施,作为团队骨干成员王建东和同事摸索构建了“小群体、大规模”下“家家养牛、户户种草”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新模式,打破了以前养牛靠一把草,赚多赚少靠运气。新模式在宁夏六盘山贫困区西吉县马沟村进行示范,母牛产犊率从三年两胎提高到一年一胎,犊牛成活率几乎达到100%,育肥牛一天能长3斤多肉……一年下来,马沟村及其辐射到周边的村民依托科技养牛每头纯收入超过4000元。“马沟模式”已经获得国家肉牛产业体系和同行的一致赞誉。该模式以解决地贫水缺为导向,发挥农业科技倍增器作用,不仅为六盘山深度贫困地区发展高效草畜产业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科学模式,也为全国决战脱贫攻坚提供了“宁夏实践”。他为此一年中有大半年时间下乡驻村,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把先进适用技术送到田间圈舍。有时上午在培训班上讲,下午在牛棚里示范操作现场教学,晚上还要把村里的养殖户集中起来讨论答疑。

2020年1月25日宁夏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人际交流受限,“万一牛生病了怎么办?”他立即在养殖户微信群里询问大家有什么常用兽药,牛的体质怎么样,了解了情况后,他通过微信视频不厌其烦地讲解肉牛常见病的早期诊方法。紧接着,他与课题组成员加班熬夜编写了《受限环境下肉牛产业自救自强技术指南》,养殖户对照《技术指南》按图索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反映的个性化诉求,王建东及时给予解答,成功实施了一户一策的精准指导,让广大肉牛养殖户在坚定信心抗击疫情、平稳有序复工复产中,切实享受到了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科技指导。


科技创新,探索畜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以问题为导向,是科研探索的第一步。2013年,他和课题组申报了“枸杞多糖免疫增效剂”项目。从小鼠模型到牛、羊、猪、鸡的用药研究,历时5年,终于将残次果和秋果变废为宝,研发出6种可替代抗生素添加的免疫增强型复合预混饲料新产品,填补了宁夏枸杞提高畜禽免疫力科研空白,开拓了枸杞副产物利用新途径,延长了枸杞产业链,一举夺得2020年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后期又从机制方面证实枸杞多糖的免疫作用与纠正脂质代谢功能紊乱,抗氧化应激和改善脾脏功能有关,并发现多条免疫相关通路。

奶牛养殖有着鲜明的“性别歧视”,让奶牛只生母不生公一直是奶农的梦想。他和课题组通过“高产奶牛性控冻精产业化应用”项目的实施,使养殖场奶牛母犊率达到90.03%,该项目获得2016年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实施的“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和防治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病因与防治技术研究”获得2013年和2016年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并首次确定宁夏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亚型有6种,人工合成牛病毒性腹泻疫苗颗粒。

十多年来,他用实际行动,朴素的情怀,把人生价值谱写在不断创新的科研道路上,践行了一名农业科研人员的使命担当,展现了新时农业科研人员的人格魅力,先后获得自治区五四青年奖章,自治区拔尖人才等称号,近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制订地方标准和动物免疫增效新产品6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篇,出版专著1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