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夏农林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一、基本情况
宁夏农林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动科所,前身为宁夏农林科学院草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于2009年,2013年更现名),是宁夏农林科学院下属独立法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研究所紧紧围绕宁夏回族自治区特色农牧产业发展需求,以畜禽和牧草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畜禽遗传育种、畜禽营养与饲养、畜禽疫病防治、牧草育种与饲草料加工利用等学科的应用基础、应用和开发研究,重点解决自治区畜牧生产中公益性、综合性、全局性、关键性科技问题,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对外合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肉牛岗位科学家、宁夏草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宁夏特色优势羊产业关键技术研究科技创新团队”“宁夏肉牛疫病预警与防治科技创新团队”的依托单位。2023年荣获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研究所在职职工36人,其中正高7人,副高15人,中级11人,初级3人;博士7人,在读博士9人,科研辅助人员5人。自治区塞上农业专家1人、“313人才”1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6人、托举人才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1人。
二、机构设置
动科所内设办公室、家畜育种研究室、畜禽营养研究室、动物疫病防治研究室和牧草研究室共5个科室。
三、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党、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农业科技工作方针、政策以及院党委、行政的有关决议和决定。
(二)制定全所科技创新、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发展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围绕自治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综合性、全局性、关键性科技问题组织攻关,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重大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为促进全区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提供科技支撑。
(四)开展现代畜牧业相关软科学课题研究,为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破解“三农”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五)负责对各科室及办公室进行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六)完成院党委、行政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研究方向
(一)畜禽品种保护与选育技术研究,培育优新品种(系);
(二)草畜高效转化利用技术研究;引育优质牧草品种;
(三)饲草料营养价值评定及加工调制利用技术研究;
(四)高效养殖综合配套技术以及动物疫病防治技术研究。
五、科研成果
在畜禽品种保护与选育、优质牧草品种引育以及畜禽高效养殖、草畜高效转化利用、畜禽疫病防治等方面取得创新成果。建立滩羊育种核心群3个,新品系培育实现“两年三胎、平均一胎1.5羔”。实现3小时快速精确鉴定盐池滩羊个体及盐池滩羊肉产品,鉴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列入宁夏专利转化十大典型案例。制定产业链技术标准27项,取得发明专利7项;构建肉牛生态养殖“马沟模式”,为宁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成为东西部科技合作典范;培育苜蓿新品系22个,其中4个进入国家(部委)品种区域试验;开发功能性饲料和中兽药新产品10个,为自治区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先后取得自治区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4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1项;宁夏标准贡献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680篇,其中SCI论文11篇;取得授权发明专利9件;制(修)订自治区标准38项,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收益总计367.5万元。
六、动科所党总支情况
动科所党总支为四星级党组织,成立于2023年9月(原为动科所党支部),下设5个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29人,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各1人。党总支在院党组的坚强领导和机关党委的具体指导下,党支部班子成员紧密团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创建了动科所“四牛精神守初心,兴牧助农党旗红”的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为推进动科所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