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机构

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科学研究所

来源: 宁夏农林科学院 作者: 日期: 2025-06-11

单位简介

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科学研究所成立于20058,是宁夏农林科学院所属正处级事业单位研究所内设办公室、枸杞种质创新研究室、枸杞栽培与耕作研究室、枸杞功能基因研究室、枸杞产品加工研究室5个正科级机构,现有在编在岗职工34人,其中高级职称20人,中级职称10人,获得博士学位的9人,硕士学位的17人。

研究所党支部现有党员19人,占全所职工的56%,近年来,支部深入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战略部署,聚力“六特”产业发展,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科技创新、服务产业”的理念,持续推进“党旗红艳艳,枸杞红彤彤”党建工作品牌建设,以“党建项目”的思路,围绕制约枸杞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瓶颈问题,组建党员创新攻关(服务)小组,加强新品种选育、功能基因定位克隆、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等方面科技攻关,为推动宁夏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21年被区直机关工委评定为五星级党支部。

研究所现有世界唯一枸杞种质资源圃200亩,枸杞良种种源基地135亩、国家枸杞种质资源库1330平方米、组培车间1000平米。拥有国家枸杞工程技术中心自治区枸杞产业人才小高地、枸杞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创新团队、枸杞功效物质基础研究与深加工产品研发创新团队等多个科技创新平台,是中国枸杞研究院的主要技术依托单位。

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6项,国家自然基金23项(联合基金1项),自治区育种专项、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重点研发项目18项,自然基金63项,累计申请科研经费1.85亿元,培育出59个枸杞新品种品系,其中通过审定6个,获得新品种保护23个,实现了种源自主可控和品种更新换代,培育的新品种在全国的种植面积达90%以上;攻破了新垦荒地、沙漠、盐碱地、戈壁滩、高海拔地区等不同生态区栽培技术创建了枸杞适宜规模化生产种植模式,集成示范规模建园、篱架栽培、精准施肥、定额灌溉、病虫防控、量化修剪、制干工艺8项核心技术并在全国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首次破解了枸杞基因组密码,绘制出染色体级枸杞基因组图谱定位挖掘枸杞特有功能基因716个;揭示了枸杞主要活性成分抗氧化、调节免疫力、明目、调节糖脂代谢、生殖保护、预防结肠癌等作用机理;创新了枸杞活性成分超临界萃取、亚临界萃取包埋等高效、绿色提取技术和微囊化等稳态化制备技术;开发出枸杞糖肽、明目胶囊、蜂花粉片、鲜颗粒冲剂、花青素面膜、鲜汁饮料等枸杞深加工产品15个。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国家部委优秀科技成果奖1自治区重大贡献奖1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4二等奖6三等奖11项。发表论文386篇,其中SCI 52篇(TOP期刊封面论文3,出版专著12部(英文专著1部)、参编3部,编制标准15项,取得专利7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2;新品种、新技术、新发明、新专利等20余项科技成果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收益1640万元。


职能职责

主要以枸杞种质创新、栽培与良种繁育、功能成分、枸杞产品加工为主攻方向。重点解决枸杞种质资源、品种选育、组培快繁、规范化种植、有效成分评价与质量监控、功能基因定位克隆与成分分析、精深加工技术、农机农艺融合、高附加值新药及系列产品等制约枸杞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共性问题。发挥中心平台优势、人才优势,充分利用宁夏的枸杞资源优势,搭建科技支撑平台,集成及优化枸杞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实现资源、技术、装备、信息共享,创新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机制,推动产业升级,引领枸杞产业发展。


机构设置及职责

一、机构设置

研究所内设办公室、枸杞种质创新研究室、枸杞栽培与耕作研究室、枸杞功能基因研究室、枸杞产品加工研究室5个正科级机构。

二、职责

(一)办公室

承办研究所领导集体决策和交办的事项、院机关各处室布置的各类事项、与其他研究所的共建任务落实,负责协助所领导协调院各处室、各研究所之间的工作,沟通协调上下、内外的联系,有催办、督办职责;组织并参与研究所有关文件、制度起草、审核工作;负责各项会议的准备、报批、接待、会务服务与保障;负责各类文件的收发、登记、传阅、立卷、归档及保存;做好财务管理与服务工作;做好各研究室、实验室、科研生产基地安全生产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遵守保密制度,宣传保密意识,落实保密责任,确保不发生泄密事件;完成办公室其他工作。

(二)枸杞种质创新研究室

以枸杞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新品种选育为主线,开展国内外枸杞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鉴定、评价和利用研究,创建国家级枸杞种质资源圃和枸杞种质资源保存库。挖掘枸杞功能基因,构建枸杞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开展多用途枸杞新品种定向培育,建立良繁基地,繁育优良种苗,开展良种示范推广。

(三)枸杞栽培与耕作研究室

以枸杞高产、高效、安全、低成本为主线,开展枸杞良种的生长发育、生态适应、栽培生理等研究,研发枸杞施肥、修剪、植保、采收等专用装备,构建枸杞高效绿色生态区域化精细管理及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体系,并进行技术示范与推广。

(四)枸杞功能基因研究室

聚焦于枸杞营养与功效物质的发掘、评价、开发利用中的共性科学问题及枸杞贮藏加工过程中的品质控制技术瓶颈,开展枸杞功效成分的分离精制、结构鉴定、功效成分的化学合成与结构修饰及功能评价和作用机理研究;研究枸杞功效成分贮藏加工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规律,开发稳态化品质控制技术和大健康产品。

(五)枸杞产品加工研究室

以枸杞贮藏保鲜、品质控制和深加工产品研发为主攻方向,开展枸杞鲜果采后贮藏特性及病原菌致病规律研究,建立枸杞采后贮藏保鲜集成技术体系;研究枸杞在加工及贮运过程中营养功能成分变化规律与关键控制技术,研发枸杞功效成分的多级联产稳态化、高值化加工技术,开发系列中间产品、大健康产品,建立多级联产加工技术体系。


研究方向

枸杞科学所围绕枸杞全产业链部署科技创新链,重点研究方向如下:

枸杞种质资源研究:收集保存枸杞种质资源,开展枸杞种质资源形态学、遗传学、抗逆性、抗病性和品质评价利用研究,构建枸杞DUS测试指标与评价体系,优化枸杞种质资源保存方式,构建资源保存技术体系,搭建枸杞种质资源信息数据共享平台,使枸杞种质资源保存种类、数量、质量、鉴定能力达到一流水平。

枸杞新品种选育研究:围绕枸杞丰产、稳产、优质、高抗育种目标,培育果用型、叶用型和观赏型等枸杞新优品种,适应市场对多用途、专用型枸杞新品种的需求。构建枸杞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建立枸杞良种种源基地,推进枸杞良种化进程。

枸杞栽培与机械装备开发:以枸杞高效、优质、安全、低成本生产为目标,研究枸杞生长发育特性对生态地理环境条件的响应、枸杞良种生态适宜性评价,研制枸杞生产专用机械化装备,构建枸杞区域化、绿色化、生态化、智能化种植模式和种植技术体系。

枸杞基因组学研究:以枸杞优异基因挖掘和利用为目标,开展枸杞基因组重测序、基因克隆注释、群体遗传和全基因组选择等研究,阐释枸杞优良性状的遗传控制和基因与环境互作的基础科学问题,构建枸杞表型数字信息库和基因型数据库。  

枸杞贮藏与产品深加工研究:以枸杞精深产品开发为目标,挖掘与枸杞营养保健功能相关的系列生物标志物,阐明其发挥枸杞精准营养与健康作用的机理;创新枸杞功效物质成分的稳态化控制与靶向递送加工新技术,创制新型枸杞健康产品,集成多级联产加工技术体系,实现枸杞多级增值,提高枸杞加工转化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