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技工作

枸杞良种繁育“四提高两降低”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枸杞科学所 作者: 日期: 2025-05-21

2021年自治区枸杞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以来,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科学研究所将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有机结合,选育枸杞新品种22个,研发推广枸杞优质壮苗繁育、幼苗快速复壮水肥调控、种苗分子鉴定等12项技术,形成了枸杞原种保存、良种采穗、基地繁育三级繁育技术体系,建成1个国家级枸杞资源圃,3个自治区良种繁育基地,高标准构建枸杞产业现代种业体系,让良种“芯片”赋能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研人员聚焦良种繁育过程中出现的育苗成本高、劳动强度大、规格苗出圃率低的问题,开展良种繁育技术革新,实现了“四提高两降低”。一是提高苗木质量。采用人工接菌和机械容器苗移栽技术,实现了枸杞苗木菌根化生产,增强了苗木耐盐碱、抗干旱的能力,0.5cm的规格大苗出圃率提高20%以上(传统0.5cm的出圃率50%,新模式出圃率60%)。二是提高资源利用率。一方面采用短枝扦插技术,将传统的穗条长度12cm调整为8cm,节约种条50%(传统每100斤种条可采插穗10000根,采用微型扦插技术,每100斤种条可采插穗15000根);另一方面采用容器育苗移栽技术,每生产100万株种苗需要74亩地,与传统育苗需要100亩地相比可节约土地26%三是提高劳动效率。温棚容器苗育苗每人每天扦插10227根插穗与传统露地每人每天扦插7031根相比提高了作业效率45%,同时避免了露地扦插水肥光温的不可控因素,苗木成活率达到80%以上;应用枸杞苗木移栽机与人工移栽相比,作业效率提高10倍。四是提高了枸杞良种繁育全程机械化作业程度。实现了种条的机械剪切、机械分捆包扎、机械苗木移栽、机械起苗全程一体化作业。五是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使用机械化栽育每小时移栽容器苗1.58万株,是人工作业效率的810倍,以往需百人干的活如今15人可完成,在劳动强度降低的同时生产成本也得到了节省,传统的露地育苗成本在1.2元—1.8株,新的育苗模式可以将育苗成本控制在1株之内。

为了更好地展示良种繁育工程化精准化高效化成果,近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自治区林草局、宁夏农林科学院、宁夏枸杞产业发展中心、宁夏葡杞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等5家单位联合召开2025年自治区枸杞良种繁育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现场观摩会。在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良种繁育基地现场,行业专家和产业工人齐聚一堂,观摩和演示了枸杞良种繁育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成果。在工人的熟练操作下,一台枸杞良种容器苗繁育移栽定植一体机匀速前行,同步完成1.2米宽幅带起垄、松土、铺膜、铺设膜下滴灌带及苗木移栽,实现良种栽种全流程一体化。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安巍介绍道:“在过去,传统作业起垄一拨人,覆膜又是一拨人,铺滴灌带还得一拨人,之后还要有一拨工人需蹲下一棵苗一棵苗地进行栽苗,相当费劲。现在有机械助力,不仅有效地提高了作业效率,而且还降低了枸杞苗木繁育成本,可谓一举两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